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每年6月7日-8日的高考已经结束17天了,高考分数已经揭晓了,本科,专科的分数线也已经明了了。大家现在最急迫的事情就是在忙着填报志愿。今天,昆明达内培训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如何选择正确的app,对于鱼龙混杂的软件,应该擦亮眼睛如何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的“大数据”只能代表往年的录取数据,不能保证对当年的志愿填报进行精细的预测。同时,由于数据的来源不一,在统计口径、质量等方面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考生和家长的选择,甚至影响考试的前途。
要想进入心仪大学,不仅要考得好,还要志愿报得好。如何才能更好地填报志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理念也被引入到了高考志愿填报中。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的志愿填报网站、APP或是服务机构,“高考志愿不用愁,高科技软件来帮你”的宣传在网上随处可见,可是,这些app靠谱吗?
在大多数人看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针对高考志愿的网站、APP反映了一部分市场需求,也确实能给提供一些信息。
中大教育升学规划研究中心专家黄振威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急速进行的高考改革对中学系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校限于师资、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无法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志愿填报辅导。有些软件和APP汇集大量高校录取分数线、很低分、录取平均分、省线等资料,经过统计学规律得出的算法比较科学,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参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他同时强调,高考志愿填报的“大数据”只能代表往年的录取数据,不能保证对当年的志愿填报进行精细的预测。同时,由于数据的来源不一,在统计口径、质量等方面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考生和家长的选择,甚至影响考试的前途。因此,考生和家长可以将大数据作为一个参考手段,但也要看到高科技并非什么都可以,不要过分迷信和依赖。
计算机能解决的是共性平台的问题,而填报志愿是个体行为,每个考生面临的情况都不同,这过程中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大数据和计算机平台都是难以解决的。各个高校的录取规则千差万别,有的重点看分数,有的却也看重社会经历,这些细微的差别数据库里都是没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用互联网手段还是大数据技术来解决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问题都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的新事物,社会性的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更是刚刚起步,相关部门的监管暂时还没有涉及到这一领域,所以市场上的各类机构和服务平台存在过度吹嘘、鱼龙混杂的现象。
(以上内容来源于科技日报)
昆明达内培训老师告诉大家,填报志愿的app固然有用,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一定要结合当场市场,然后取长补短,综合分析出可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