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据介绍,前些天,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来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微软工程师说,他们2014年开发的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经过三年积累和学习,已经具备了与人对话的能力,它不仅能跟人聊天,还能唱歌、写评论、主持节目,尤其是,还能写诗!
新闻介绍说,“微软小冰”被定格于“少女诗人”,萌妹子“小冰”用了10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了自1920年代以来近100年间519位中国现代诗人数万首诗歌作品,经过对几千首诗10000次的“学习”,学习到了语言的使用和意象的捕捉等能力,而人类如果要把这些诗读10000遍,则需要大约100年。掌握了写诗技能后,“小冰”先后使用27个化名在不同平台发表诗歌作品,直至诗集发布时还未被识破机器人真身。
5月19日,湛庐文化出版了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为了给她的作品申请书号,甚至引发了出版总署高层的讨论,这已牵涉到人工智能的写作伦理问题。
“微软小冰”写的诗究竟有没有艺术的和审美的价值?比如“小冰”的《自然的歌者》一诗:“象(像)老槐树的影子/自然的歌者或许能忍心的(地)消散/宇宙/万年的时间/你们躲在园树/是大自然的机兆/他话中受的是云梯下的黑/孩子负着游惰的人们浮去”……尽管诗中用语似乎略显怪异,但已具有了诗歌思维,诗中的意境和意象乃至风格,都颇有禅意超脱的风味,是不错的诗。但在《它常把我的海水洗甜》这首诗中,出现了“有燃(悠然)从风雪的街心随着流漫”这样的用词错误,这源于汉语言文字的复杂的多义多音的特征。
对“人工智能写诗”应该怎样看?诗人廖伟棠指出,“小冰成功地学会了新诗的糟粕,写的都是滥调”,对“小冰”提出了高要求,还未“接近了一个有自觉、自由意识的诗人”。
最近,长篇科幻小说新作《国王与抒情诗》出版,描写了人类对技术、未来、生存的叩问和焦虑,但与书中的叩问和焦虑不同,该书作者对人工智能的创作却是充满期待,“如果机器人能够写出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还要好的小说,那我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我肯定会去买来看。我只是希望如果真的有机器人能写出比现在人类写得更好的小说,我自己作为一个读者,还能读得懂”,对于机器人写的小说,作为人类的读者能不能看得懂,却是一个问题。
(以上内容来源于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