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昆明IT培训的老师提醒大家不需要太多关注反射效率。
反射的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经验"的开发人员经常会使用这句话恐吓新人:反射的效率是非常低的,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使用。事实上,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是错的。
反射的效率相对于正常的代码执行确实低很多,但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运行期工具类,只要代码结构清晰、可读性好那就先开发起来,等到进行性能测试时证明此处性能确实有问题再修改也不迟(一般情况下,反射并不是性能的终极杀手,而代码结构混乱、可读性差则可能会埋下性能隐患)。昆明IT培训的老师带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在运行期获得泛型类的泛型,代码如下:
class Utils {
//获得一个泛型类的实际泛型类型
public static <T> Class<T> getGenricClassType(Class clz) {
Type type = clz.getGenericSuperclass();
if (type instanceof ParameterizedType) {
ParameterizedType pt = (ParameterizedType) type;
Type[] types = pt.getActualTypeArguments();
if (types.length > 0 && types[0] instanceof Class) {
//若有多个泛型参数,依据位置索引返回
return (Class<T>) types[0];
}
}
return (Class<T>) Object.class;
}
}
前面昆明IT培训的老师讲过,Java泛型只存在于编译器,那为什么这个工具类可以取得运行期的泛型类型呢?那是因为该工具只支持继承的泛型类,如果是在Java编译时已经确定了泛型类的类型参数,那当然可以通过泛型类获得了。例如有这样一个泛型类:
abstract class BaseDao<T>{
//获得T运行期的类型
private Class<T> clz = Utils.getGenricClassType(getClass());
//根据主键获得一条记录
public void get(long id){
session.get(clz,id);
}
}
//操作user表
class UserDao extends BaseDao<String>{
}
对于UserDao类,编译器编译时已经明确了其参数类型是String,因此可以通过反射的方式来获取其类型,这也是getGenricClassType方法使用的场景。
BaseDao和UserDao是ORM中的常客,BaseDao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比如增删改查,而UserDao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数据库操作,其作用是对User表进行操作,如果BaseDao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基本方法,比如单表的增删改查,哪些与UserDao类似的BaseDao子类就可以省却大量的开发工作。但问题是持久层的session对象(这里模拟的是HibernateSession)需要明确一个具体的类型才能操作,比如get查询,需要获得两个参数:实体类类型(用于确定映射的数据表)和主键,主键好办,问题是实体类类型怎么获得呢?
子类进行传递?麻烦,而且也容易产生错误。
读取配置问题?可行,但效率不高。
最好的办法就是父类泛型化,子类明确泛型参数,然后通过反射读取相应的类型即可,于是就有了我们代码中clz变量:通过反射获得泛型类型。如此实现后,UserDao可不用定义任何方法,继承过来的父类操作方法已经满足基本需求了,这样的代码结构清晰,可读性又好。
想想看,如果考虑反射效率问题,没有clz变量,不使用反射,每个BaseDao的子类都要实现一个查询操作,代码将会大量重复,违反了" Don't Repeat Yourself "这条最基本的编码规则,这会致使项目重构、优化难度加大,代码的复杂度也会提高很多。
对于反射效率的问题,不要做任何的提前优化和预期,这基本上是杞人忧天,很少有项目是因为反射问题引起系统效率故障的(除非是拷贝的垃圾代码),而且根据二八原则,80%的性能消耗在20%的代码上,这20%的代码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要单单把反射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昆明IT培训的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反射效率低是个真命题,但因为这一点而不使用它就是个假命题。